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收藏本站|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您好,中国传动集团控股子公司南通富来威欢迎您!
400-880-0885
关注富来威微信关注富来威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富来威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谈甘蔗生产机械化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谈甘蔗生产机械化

返回列表 来源: 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谈甘蔗生产机械化扫一扫!
浏览:- 发布日期:2016-01-19 16:16:00【


-------张桃林在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及国务院领导的要求,深入分析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形势,总结交流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成效和经验,进一步明确加快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方向、重点和措施,促进《甘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落实,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加快发展。上午,大家观摩了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田间作业演示及相关配套设施现场。刚才,广西、云南、海南和广东农垦农机化管理部门以及生产企业的代表分别介绍了推进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做法、经验和下一步打算;华南农业大学区颖刚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介绍了国内外甘蔗机械化技术和需要关注的问题,讲得都很好,大家要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重要性

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是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我国蔗糖消费量占食糖消费总量的比例高达90%以上,甘蔗生产关系食糖基本供给能力保障。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今后食糖消费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是,受自然条件、生产成本等因素影响,我国蔗糖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对于提升糖业竞争力、确保产业安全和食糖供给安全、促进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发展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高我国糖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食糖年产量大约在1100—1300万吨,消费量在1300—1400万吨,产需缺口在200万吨左右。近年来,由于食糖进口过快过猛,导致市场供需失衡,国内糖价和甘蔗种植效益大幅下滑,影响产业的稳定。我国甘蔗种植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其中,广西约占全国产量的60%。据有关方面统计,广西2012/2013年榨季种植面积1584万亩,而2015/2016年榨季种植面积只有1190万亩,两个榨季减少394万亩。造成进口冲击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糖料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我国每吨甘蔗的生产成本普遍是巴西、泰国的一倍以上。从目前看,降低我国甘蔗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来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生产率,通过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来实现劳动替代、降低日益增长的劳动成本。从广西已开展的试验示范来看,机械种植甘蔗效率是人工种植作业的10倍以上,甘蔗机械收获的效率是人工收获的30倍以上;全程机械化甘蔗生产可降低用工成本600元/亩。

从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受农村劳动力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和新生代农民择业意愿的影响,如果没有机械化生产替代,象甘蔗生产这样一些劳动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的传统农业产业必然会受到冲击。因此,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已成为缓解劳动力紧缺、提高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确保产业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促进蔗农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甘蔗主产区地处西南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当地农民收入和县域经济高度依赖蔗糖产业。据统计,广西、云南两省(区)甘蔗生产大县中,11个是边境县,29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入来自糖业比重超过10%的县分别有9个和11个。蔗农收入本来就不高,大多低于本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近几年,由于糖价大幅下降,更是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据统计,2014/2015榨季,许多蔗农种植甘蔗收入不到300元/亩,部分还亏了本。已有的示范实践表明,通过推广机种、机收,可节约作业成本30%以上;通过蔗地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可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提高甘蔗单产20%以上;通过实施节水灌溉与微滴灌能够增产1—2吨/亩。因此,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可以极大地起到节本、增产、增效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利于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贫困人口脱贫和全面小康目标。

(三)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国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问题凸出,已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在甘蔗生产上同样也是比较突出的,迫切要求我们在甘蔗生产上加快节水、节油、节肥、节种、节药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农机化装备及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加快推广机械喷灌、滴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节水、节肥;通过应用现代喷雾机械,实施精细喷雾作业,实现节药,减少残留;通过蔗叶粉碎还田、蔗田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施肥降低地表径流,减少土壤流失,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已成为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安全绿色发展的有效选择。

二、认真总结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成效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蔗糖产业的发展。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主攻机插秧、机采棉、甘蔗机收等薄弱环节,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2013—2015年国务院领导先后多次调研、批示和指示,明确要求要加大对糖业的支持,要求有关部委专题研究支持糖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015年,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联合印发了《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稳定甘蔗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特别提出要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主产区各级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要求,出台政策,整合力量,突出重点,加大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推进力度,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

近年来,为调动甘蔗主产区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进一步加大了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在增加农机购机补贴资金规模的同时,提高了甘蔗生产大型机具补贴标准,2015年,中央财政甘蔗收获机单机最高补贴额,由原来的20—25万元/台提高到了40万元/台,补贴对象也进行了适当调整拓展;开展了甘蔗地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同时,财政部、农业部安排资金支持广西开展大型甘蔗机具金融租赁试点,促进了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14/2015年榨季,全国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8.7%,较上个榨季提高约13个百分点,耕整地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械种植、收获也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广西“双高”示范基地的生产机械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除育种种植外,种管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联合作业;50万亩“双高”基地机收率达7.8%,均创历史新高。在此辐射带动下,广西甘蔗机械化种植快速发展,机种面积是上个榨季的3倍。云南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虽然基础薄弱,但发展势头很好,与去年相比,机械开沟增长260%,机械种植增长500%,机械中耕培土增长320%,机械联合收割增长210%。

(二)甘蔗生产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日渐成熟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甘蔗机械化生产技术和装备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相继投入近3000万元支持甘蔗机械装备研发;一些企业和科研单位,如广西农机院、广东科利亚、中联重科、中首信等也加大研发攻关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适合大规模联合作业的切段式、整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型和适合丘陵区小地块作业的割铺机、剥叶机,有的试制成功了样机,正在进行试验完善;有的完成了定型,开始小批量生产,进行示范推广;有的已通过推广鉴定,进入了补贴推广。此外,一些国外大型农机企业结合我国甘蔗生产实际改型完善的收获机也在国内设厂生产,并得到蔗农的认可。国内自主研发制造的甘蔗种植机、甘蔗运输车日趋成熟,开始在生产中大范围推广应用。

为试验总结不同区域甘蔗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农业部和各主产省通过多种方式、设立项目,开展甘蔗高产创建、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制定了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总结提出了大规模全程机械化、中等规模全程机械化、小规模部分机械化、微小型半机械化等四种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模式,分别明确了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为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和装备基础。

(三)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理念和思路逐步明确

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涉及耕地条件、品种选育、栽培方式和加工配套等众多因素,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多方面的协调配合。为此,主产省各级政府纷纷成立了以农业、农机为主,综合计划、财政、国土、水利等部门参加的合作机制,针对甘蔗种植区多处丘陵,蔗地坡陡不平整、石头多、交通不便、灌溉条件差等难点,开展了以土地整治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如广西的“双高”基地建设;针对农机农艺不配套的问题,加大了品种选育和栽培方式调整;针对机械收获甘蔗与制糖加工不配套的问题,开展了糖厂加工工艺的改造,同时加强了机械收获作业、运输与加工产能的时空调度,确保机收甘蔗在最佳时间内得到压榨加工。并积极探索适合机械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逐步摸索出了“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制糖企业+农户”“制糖企业+农户”“合作社+制糖企业+农户”及股份制等多种合作模式。

应该说,近些年,围绕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各地创新工作思路,加强政策创设,加大工作力度,形成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特别是广西自治区坚持以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为前提,以大力推进“双高”基地建设为抓手,发展改革、财政、国土、水利、农业、糖业等多部门合作,加强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取得了明显成效。崇左市委、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作为一把手工程,四套班子多次蹲点到一线,亲自指挥推进,力度大,成效显著。云南、广东、海南等也都围绕提高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刚才各省代表交流发言中已经介绍,不再一一列举。这些经验都值得各地相互学习和借鉴。

当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甘蔗综合机械化水平总体还不高,地区间发展也很不平衡,尤其是一些薄弱环节还没有大的突破,高产栽培技术普及率还较低,稳定蔗糖产业发展、保障蔗农持续增收任务仍然艰巨。提高产量相对容易,但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特别是使蔗农从中得到更多共享,是推动整个产业进步和机械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方面。从目前看,制约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机械化作业立地条件差。我国甘蔗大多种植在旱坡地,蔗田地块小、坡度大、石头多、机耕道不通畅。根据国外的数据和我国的经验,300马力大型甘蔗机械系统,安全有效作业的立地条件一般是6º以下大块缓坡地;6º以下小块缓坡地以及条件好的6º—15º丘陵地,只能采用75—200马力的中型机械系统;6º—15º小地块只能采用小型机械化系统;15º—25º坡耕地只能采用微耕机等微型机械系统进行部分作业。经专家测算,我国现蔗地适合大型机作业的地块不到10%、中型机作业的约占40%。

二是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大中型机械的广泛应用是以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为前提的。而在目前,我国农村特别是甘蔗主产区主要还是以小面积单家独户经营方式为主。虽然,近些年通过土地流转,出现了甘蔗生产合作社、专业作业服务公司等一些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但数量有限,机械大规模作业与小规模家庭分散、不集中连片经营的矛盾仍很突出。

三是高效联合作业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国产甘蔗联合种植、收获、装运机具的研发、制造虽有所发展,装备拥有量也有一定幅度增长,但仍存在作业效率不高、性能发挥不稳定、可靠性差等问题,如有的收割机作业损失率超过20%,经常出现故障,导致蔗农不愿用。同时,收获机售价昂贵,国产大中型收获机单台售价上百万元,外资产品价格更高;加上受农时限制,作业时间短(只有70天左右),投资回收周期长(一般需要4年以上),直接影响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四是多方主体衔接机制尚末建立。目前,甘蔗机械收获的主流技术是切段式收获。为减少含糖量损失,切段式收获甘蔗须在24小时内进厂压榨,需要建立起科学紧密的收获、运输、加工调度机制。切段式收获与整杆式收获比较,甘蔗占用空间大,运输车装载量少,相应增加了运输成本,需要平衡运蔗服务的利益。切段式收获甘蔗含杂率在6%以上,与糖厂现有加工工艺3%以下的要求不适应,需要改造卸蔗平台和蔗槽,在目前糖价低迷的情况下,需要调动糖厂改造的积极性。因此,迫切需要从整体上考虑蔗农、收获、运输、糖厂间的关系,建立新的利益衔接机制。

五是扶持政策还不完善。现已出台的政策看起来不少,科研、整地、补贴、试验示范等方面的都有,但资金规模不大,针对性和配套性不强,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得不够。有的省(区)、市、县有政策,有的还没有,有的扶持标准高、有的低,尚难以调动蔗农、企业的积极性。

六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甘蔗机械化收获需要抗倒伏、易剥叶的品种,种植行距要求在1.2米以上,但目前大部分主栽品种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现行0.7—0.9米行距的种植方式,也不适合高效机收作业要求。

三、努力推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各甘蔗主产区农业、农机化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攻坚克难,着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强化示范基地建设。各级农业、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把示范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快强化示范基地建设的谋篇布局工作。要遵循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社会化服务的规律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选择当地政府有积极性、市场主体有愿意和实力、土地整治有基础的区域优先设立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建设中,优选品种、种植模式,优化机具选型和配套方案,研究总结甘蔗机械化生产经营管理成功模式,探索适合现代农业要求的全程机械化技术实现方案。力争1—2年内,在不同区域布局内,打造出一批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区,为各类主体发展甘蔗全程机械化提供可学习的良好样板。

(二)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农艺融合是机械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各级农机、农艺部门,要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全国优势资源,开展繁育推联合攻关,加强高产高糖分、适宜机械化的甘蔗品种选育,加快抗倒伏好、易剥叶的甘蔗品种推广。根据甘蔗机械化收获要求,研究改进农艺制度、增强机具适用性;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经营方式,从品种、耕整、种植、植保、灌溉、收获等方面,综合研究完善适宜不同类型区域条件下的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围绕关键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推广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三)加快促进土地整治。甘蔗生产机械化作业的主战场在农田。各级农业、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站在共享发展的高度,积极争取发改、财政、国土、水利等有关部门支持,整合扶持政策,借鉴广西土地整治的做法,根据地形条件,加强土地整理,建设适合大、中、小机械系统高效作业的高标准蔗田,建设满足农机作业及糖料蔗运输通行要求的田间道路;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开展“小块并大块”,推进规模化种植,为农机高效作业创造条件。

(四)加快促进机具研发。机具研发创新是推进机械化的重要推动力。各级农业、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站在创新发展的高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现有技术产业化与前瞻技术研究并举为导向,以推进甘蔗机收技术国产化为主攻点,带动甘蔗生产各环节所需机具生产制造本土化。要积极配合发改、科技、工信等主管部门引导企业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先进适用甘蔗生产机具的研发,特别要加强对甘蔗收割机、种植机关键技术的研究。重点是完善提升国产大中型切段式(轮式/履带式)甘蔗联合收割机的技术水平,开展切割输送、杂质分离、收割机自动化等关键技术攻关。二是加强现有机具选型,发挥规模经营主体、基层农机推广机构作用,选择一些价格相对低、性能较好、有发展潜力的机具,优化机具配套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试验验证,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至企业,促进企业提高机具的适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三是组建甘蔗机械研发联合体。鼓励和选择有一定研发基础的企业、研究机构,形成甘蔗机械研发联合体,组建公共研发平台,促进多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共享;树立开放的理念,创新合作机制,加大引进吸收再创新力度,促进研发水平、机具性能加快提高。

(五)加快促进糖厂改造。糖厂是助力机械化的重要环节。各农业、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站在协调发展的高度,配合有关部门支持糖厂技术改造,研发甘蔗自卸、环保高效清洗预处理系统及配套设备。根据切段式甘蔗进厂压榨要求,逐步改造糖厂卸蔗平台和蔗槽;根据机收作业的实际情况,制修订机收甘蔗入厂收购标准,使其与机械收割作业相衔接匹配;改善糖厂农务管理,探索建立机收与糖厂加工的有效衔接机制,完善机收作业调度,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切段式甘蔗24小时内入厂压榨,为解决甘蔗机械化联合收获提供保障。

(六)落实完善扶持政策。各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发挥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用,重点补贴甘蔗收获机等大型机具,重点支持糖厂、农机专业服务公司、甘蔗种植公司等规模化生产经营组织购置机具。扎实做好农机深松作业补助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资金投入,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积极探索农机金融租赁新模式,开辟农民购用机新渠道。努力争取发改、财政将机棚、机库建设列入基建项目支持范围。争取安排专项农机化技术财政推广资金,支持甘蔗全程机械化示范。将农机手培训纳入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支持。争取设立相关专项,支持甘蔗机械生产企业开展重点装备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制糖企业前处理工艺的技术设备改造等。

(七)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农机化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将推进甘蔗机械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统筹农机管理、科研、生产、鉴定、推广和安全监理等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制订完善工作计划和方案,将工作抓实抓到位。要积极宣传,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甘蔗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加强对甘蔗机械化工作的指导,研究和协调解决甘蔗机械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同志们!大力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事关蔗糖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事关蔗区农民增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使命光荣,任务繁重。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发奋工作,努力作为,争取在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2015年11月24日 广西崇左)


推荐阅读

    【本文标签】:富来威甘蔗种植机 甘蔗种植 张桃林 甘蔗机械化
    【责任编辑】:富来威版权所有:http://www.yzjzg.com转载请注明出处